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如作疏所缘缘义

    例颇有不同。余时本质法与影像俱  时而起,不过影像模仿本质恰似,而得疏缘本质之名。后得  变影而缘真如,其对于真如之关系乃在时间而不在空间。  因根本实相现前,后得继起,模仿前念所缘,重印证其  ...不能,亦即虽欲不谓真如为疏所  缘缘而亦不能也。但须后得等疏缘真如之义不诬,则真如  疏所缘缘自有可立之理。其二、后得不限于相见道,亦不  限于模仿前念,修道中后得固有与根本同时而起者。其  缘...

    陈证如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044481.html
  • 实践与现观

    而无丝毫造作,所以名为现观。此中第一义是根本的现观,禅家谓之如来禅,它在认识事物上具有彻底的真实性。第二义是后得得现观,禅家谓之祖师禅,它在应接事物上具有最大得灵活得纯熟性。因之现观是最彻底最正确...,直至圆证无上菩提。涤除妄念,似乎是消极无为,正面是求无所得;长养净智,正是积极有为,在无所得上达到真有所得。人必先无为而后可以有为,所以在起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得根本后,必起方便善巧、成己度人的后得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750415.html
  • 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刚堡

    痴、慢、嫉五种烦恼为五毒。  桭六聚--见第八篇注柳。  杯根本与后得--藏文:mNyam·bShags·及 rJed·Thob· 此二词用法甚广,根本及后得之全词应为“根本位”和“后得位”。前者指行者心契真如空性,深观惟一实相之体,为定中之纯般若观。后者指行者从“根本定”而起,出定后应物接触一如常人,但其心境能不完全脱离般若空性,或大手印定。任运腾腾,心离执见,见一切如幻如化。此根本及后得...

    张澄基教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4957200.html
  •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

    表智,普贤表行。又文殊表智,普贤表理。又文殊表根本,普贤表分别。表示修佛法要理智合一,行解相应。《大日经疏》云:普贤菩萨者,普是遍一切处,贤是最妙善义。谓从菩提心所起愿行,及身口意三业,皆遍一切处,纯一妙善,备具众德,故以为名。盖此菩萨,从根本,发广大愿,以万善庄严,一一周遍法界,所谓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故名普贤也。   普贤菩萨之得名、授记,见于《悲华经》。经云:往昔过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94862727.html
  • 辩中边论要义

    所谓名可,见其为世俗。空非自空,乃说为空;假非自假,乃名为假。皆根本智後之安立,故与中边无异。   九 以十真实摄一切佛所说深密义   安立真实,即後得之方便说法,故一切佛说皆可以真实概之。本沦...一切哉—如其法界而施设其法,分分如是而施设之,不欲其不为别不可得也。至於根本,总相以观法界,见其同而泯其异,与此说法界仍是一法,特可从能知方面施以区别,常说一真法界与二空所显则出於此也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066698.html
  • 法身、报身、化身

    ,不是懂得些理论即可成事的。功德圆满了,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。 如善财童子见到弥勒佛(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,弥勒菩萨在那里),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:你根本得到了(根本就是证到的本性),但是差别没有得到。差别是后得,即在度生的过程中,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。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、习气,教以相应的佛德,度他出苦海。这个差别你没有,还要在世界上磨练,广度众生,方能圆满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0788075.html
  •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

    表行。又文殊表智,普贤表理。又文殊表根本,普贤表分别。表示修佛法要理智合一,行解相应。《大日经疏》云:普贤菩萨者,普是遍一切处,贤是最妙善义。谓从菩提心所起愿行,及身口意三业,皆遍一切处,纯一妙善,备具众德,故以为名。盖此菩萨,从根本,发广大愿,以万善庄严,一一周遍法界,所谓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故名普贤也。   普贤菩萨之得名、授记,见于《悲华经》。经云:往昔过恒河沙等...

    普贤菩萨|峨眉山|佛教文化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42244325620.html
  • 净空法师法语类编(一)[刘承符居士辑]

    恶业的种子。理忏要修定,是见性。见了性才能转业,转阿赖耶识成根本。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,即是理忏的境界。   △ 我们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?是因为过去世业障太重,一为烦恼障,一为所知障。七情六欲均为...则全部不懂。求智慧应先求根本根本求到,后得自然现前。心地清净,湛然不动,是根本。读经时把心定下来不要打妄想,一个字一个字的接著往下念,不要揣摩,可以求到根本;若心不专一,一面读经一面又想别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菩萨行|净空|修行|六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000006631.html
  •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

    第八识,包括前面所说的见分(一部分)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都为现量认识,而最高的应为现证真如的瑜伽现量,即根本无分别。《因明入正理论》对现量的定义为:“现量谓无分别。若有正于色等义,离名种等所有分别,...离分别,实则就是要摆脱四分模式。所以《成唯识论》认为通达位菩萨的根本是唯有见分而无相分的。论云:“有义此智见有相无。说无相取,不取相故。虽有见分而无分别,说非能取,非取全无。虽无相分,而可说此带如相...

    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241444.html
  • 创巴仁波切:突破修道上的唯物(三)

    修道的经验”,而有使用方法的必要。整个修行都应以你和现时的关系为基础。  你不必强迫自己修禅,只要顺乎自然即可。如是去修,你自会有空间和通风的感觉,有这种感觉就表示佛性或根本正在破惑而出。于是你发觉...迷惑的根本。想想那个富有创意的猴喻。猴子想要离开牢房,所以忙着试图逃走,而爬上爬下察看墙壁和窗户,驱动猴子的大能力即是驱策我们前进的根本。此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培养,而像是从云缝儿射出光来的太阳。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843038.html